“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启动,标志着浦东在阶段性发展基础上,开始着力于发展方式的转变、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。为此,近年来海关对浦东的支持,也逐步从单纯的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转到了积极发挥海关职能、优化口岸通关环境、大力促进贸易便利化上来。”上海海关副关长陈旭东说。
浦东作为长三角“龙头”,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不可复制。为了让“龙头”带动巨龙腾飞,上海海关从2005年底就积极推动区域通关改革。目前已与部分省市开展“属地报关、口岸验放”通关模式,业务范围涵盖各地,从属地海关接单到口岸海关放行最快仅需1小时。上海海关还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手段,提高转关效能、强化口岸中转功能,以吸引更多企业选择浦东口岸通关和中转。2009年浦东地区的国际中转箱量为137.96万标箱,今年上半年已达73.86万标箱。
从外高桥港区到浦东空港再到洋山深水港,浦东拥有集海港、空港、铁路、公路、内河于一体的黄金海岸线,上海有一半以上的货物从浦东口岸进出。为了充分发挥浦东口岸的优势,上海海关在全国率先试点分类通关改革,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,对诚信企业和低风险货物予以快速验放。为了让更多的浦东企业能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,上海海关引导企业守法自律,推动更多企业纳入AA类、A类企业。目前上海海关对近70%的进口报关单和超过83%的出口报关单已实现担保验放、无纸通关、自动验放或快速验放,浦东地区约有28家企业凭借“诚信”名片可享受通关便利,口岸通关效率明显提高。
“通过几年的努力,浦东通关软环境不断优化,浦东口岸的先天优势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发挥,辐射长三角、服务全国的能力不断增强。”陈旭东告诉记者。
几年来,上海海关一直全力支持浦东新区特殊监管区域建设,通过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、完善海关管理模式来推动特殊区域转型升级。如今,浦东地区特殊监管区域已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化公共平台,涵盖特殊区域保税加工、保税物流两大基本功能及其衍生、拓展功能,信息化系统使用企业近3000家,不仅实现了特殊区域内备案、通关、核销及卡口监控等各环节的联动式监管,更满足了企业“订单网络化、物流全球化、生产零库存化和销售负库存化”的生产经营方式。
“去年,上海市原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后,浦东开发开放也进入二次创业的新阶段,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面临全新的历史机遇,上海海关将一如既往,全力支持新浦东实现新跨越。”陈旭东信心满满地说。